“十三五”时期自然保护地增 黄河生态修复要克服“单打一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 区域交通加力填补空白 轨道上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:各国化石 民航国际货邮运输首次实现月 雅万高铁1号隧道顺利贯通_能源 秸秆焚烧监管 电子眼盯紧冬天 推动全球碳中和 中国光伏可有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电能替代领 世界级水利工程: 长江黄河在 做大做强输变电产业链_能源 昆山高新区创新生态建设正在 印尼雅万高铁1号隧道顺利贯通 长江流域渔船渔民退捕基本完 郑二小和他的合作社_能源 京东场景累计近2万笔订单_能源 西南首个年产300亿立方米天然 欧盟新能源战略雄心勃勃_能源 做好煤炭高质量发展文章_能源 云端风电建设忙_能源 11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. 西南首个300亿立方米大气区建 “电力新基建”助推能源行业 2030年中国风电光伏 装机容量将
作者:木木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0-12-19 02:02
在国新办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自然资源部副部长、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表示,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“十三五”时期,我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,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国自然保护地数量增加700多个,面积增加2500多万公顷,总数量达到1.18万个,约占我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%。 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开展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。王宏介绍,这25个试点工程,涉及全国24个省份,惠及65个国家级贫困县。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奖补资金500亿元,目前实际完成的投资将近1700亿元,试点工程在探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自然生态要素进行整体保护、系统修复、综合治理等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。 “十三五”时期,我国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。全面保护天然林,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,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.04%,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,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%。在造林绿化任务和资金安排方面,向贫困地区倾斜。“十三五”以来,全国新建2.3万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,共吸纳160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建设。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110万名,结合其他帮扶举措,精准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。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,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转移支付资金8779亿元,主要支持了生态功能重要地区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。(记者朱隽) |
下一篇:没有了